专题研讨会--移动计算与无线网络(SIGMOBILE China)(活动地点:嘉华酒店)

SIGMOBILE China是ACM SIGMOBILE在中国的分支。这是一个国际专业组织,面向中国有关移动性研究的科学家,工程师,管理人员,教育者和学生。 SIGMOBILE China的共同主席是北京邮电大学的马华东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李向阳教授。经过多年的发展,SIGMOBILE China已经发展了众多会员,他们来自于中国顶尖的高校,共同致力于SIGMOBILE China的稳步发展。 SIGMOBILE China及其成员的主要活动包括:(1)在与系统,用户,数据和计算的移动性有关的领域进行理论和应用上的研究; (2)扩大便携式计算机和无线网络的发展; (3)支持移动性,计算性和信息组织的融合; (4)为移动计算和通信发展改进的接入,服务,管理和应用技术。



组织委员会

主席

马华东 (北京邮电大学,中国)

李向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

程序主席

周安福(北京邮电大学,中国)

邱铁 (天津大学,中国 )



会议日程

日期(2023-7-29)    地点(宴会厅2)
时间 环节 内容 讲者 主持人
13:30-13:35 开幕式 开场致辞 马华东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周安福
邱铁
13:35-14:20 特邀报告 1 移动机器人的自主协作 曹建农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14:20-15:05 特邀报告 2 数字孪生边缘网络中的机器学习 张彦
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
15:05-15:20 茶歇
15:20-16:05 特邀报告 3 移动群智感知网络安全保护 苏洲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16:05-16:50 特邀报告 4 移动端智能计算 吴帆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日期(2023-7-30)   地点(宴会厅2)
时间 环节 内容 讲者 主持人
13:30-13:35 暖场 主持人暖场 周安福
邱铁
13:35-14:20 特邀报告5 群体智能自主作业智慧农场 刘劼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14:20-14:50 新星奖论坛 物联网无线感传一体化 郑霄龙 北京邮电大学
14:50-15:05 茶歇
15:05-16:05 新星奖论坛 泛在智能感知-新机遇与挑战 张扶桑 中科院软件所
基于无线感知的跨域人员身份识别 罗成文 深圳大学
16:05-16:50 Poster论文展示



报告主题: 移动机器人的自主协作

曹建农

香港理工大学
IEEE Fellow

摘要:自主移动机器人是一种可以在不需要预先设定条件和人类监督的情况下,在其环境中独立运行的机器人。它有很多应用,包括仓库、物流和自动驾驶。多个自主移动机器人可以组成一个多机器人系统,其中每个机器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传感器,可以与其他机器人进行通信和协作,完成复杂的任务或处理意外情况。
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多机器人系统的自主协作成为可能。在这次演讲中,我将描述多机器人系统合作的要求、研究问题和一些挑战。然后,我将介绍我们为提高多机器人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和适应性所做的工作。为了应对各种挑战,我们开发了一个中间件框架,用于多机器人协调的分布式算法,如避免碰撞,以及用于部分可观察环境中多机器人合作的分层强化学习方法。我也将强调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未来的方向。

个人简介:曹建农是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数据科学Otto Poon慈善基金教授和分布式与移动计算主席教授。他是研究生院院长,物联网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互联网与移动计算实验室主任,以及大数据分析研究部门副主任。他曾于2011年至2017年担任该部门主任。 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并行与分布式计算、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大数据与机器学习,以及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他发表了5本合著书籍和9本合编书籍,以及在重要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了500多篇论文。他还取得了13项专利。他因其杰出的研究成就而获得了许多奖项。他是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中国计算机学会院士以及ACM杰出会员。2017年,他获得了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发的海外杰出贡献奖。

报告主题: 数字孪生边缘网络中的机器学习

张彦

挪威奥斯陆大学
IEEE Fellow

摘要:在这次演讲中,我们主要介绍了我们提出的新的研究方向:数字双边缘网络(Digital Twin Edge Networks, DITEN)。我们首先提出了数字孪生(DT)和DITEN相关的概念和模型。然后,我们关注在DITEN中利用机器学习过程中新研究挑战和结果,包括联邦学习,深度强化学习和迁移学习。边缘关联和DT移动性作为独特的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和定义。我们也希望这次演讲能够帮助观众了解边缘计算的未来发展,例如,在Metaverse背景下的数字双边缘网络的应用。

个人简介:张彦现任挪威奥斯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IEEE Fellow, IET Fellow。 入选欧洲科学院院士,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挪威工程院院士,2018-2022连续五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和智能安全物联网。在相关领域研究成果被引用38000+次,H因子为100。现任多个IEEE Transactions/Magazine期刊编委,包括IEEE TWC, TII, TVT, TSUSC, TGCN,TNSE, NETWORK, IoT, VTM 及 Systems Journal。并现任国内多个核心期刊编委,包括中国通信,计算机科学,物联网学报,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及数字通信与网络。

报告主题: 移动群智感知网络安全保护

苏洲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摘要:移动群智感知网络作为新型物联网感知模式,可完成复杂泛在深度感知任务并在智慧城市的诸多场景应用。然而如何保障移动群智感知网络安全正成为移动群智感知网络发展的核心挑战。本报告探讨包括移动用户隐私保护、恶意用户行为识别以及数据安全通信等移动群智感知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个人简介:苏洲,西安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通信网络安全、物联网安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安全等。在网络通信安全与优化研究领域IEEE TIFS、IEEE TDSC、IEEE JSAC、IEEE/ACM ToN等国际权威期刊文章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文章。获得IEEE WCNC2023, IEEE IWCMC2022,IEEE ICC2020等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任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EEE Open Journal of Computer Society等国际知名期刊编委。

报告主题: 移动端智能计算

吴帆

上海交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摘要:随着手机、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在计算、存储等方面能力的大幅提升,在移动端设备上进行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例如特征计算、模型推断和训练)成为新趋势。本报告将会追寻端智能技术的发展脉络,分享我们团队在端侧智能推理、大规模联合学习以及端云协同分布式智能支撑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吴帆,现为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特聘教授、博导、系主任,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移动计算、端智能、大数据管理、智能博弈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论文发表在JSAC、TON、TMC、TPDS、TOC、TKDE等国际著名期刊,以及MOBICOM、MobiHoc、CoNEXT、INFOCOM、ICDE、VLDB、KDD等重要国际会议,并出版英文专著一部。先后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s、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lsevier Computer Networks编委,以及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青年编委和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专题编委。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ACM中国新星奖、CCF-IEEE青年科学家奖、仲英青年学者、CCF-腾讯犀牛鸟卓越奖、CCF-Intel青年学者提升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以及包括IEEE/ACM IWQoS 2020在内的7次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奖。先后担任ACM中国理事会副主席、CCF上海分部秘书长、CCF YOCSEF上海主席等。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承担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项目20余项。

报告主题: 群体智能自主作业智慧农场

刘劼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IEEE Fellow

摘要:近年来,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装备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已经使人工智能对传统行业的赋能作用日益明显,为智慧农业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然而,智慧农场必须解决两个挑战,一是开放粗放时变的农田环境给自主感知、决策和执行带来的的挑战,二是碎片化的AI能力为系统化的农场管理带来的挑战。本报告分析智慧农场的技术内涵和技术挑战,分享我们在群体智能自主作业智慧农场方面的思考和尝试,并探讨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的未来。

个人简介:刘劼教授是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物联网、混合信息物理系统、高能效计算、人工智能应用等。长期致力于面向产业的科研创新,发表论文140余篇,H指数73,获批近百项专利,获得6篇最佳论文奖,2021 IEEE TCCPS杰出领导力奖等荣誉。

报告主题: 物联网无线感传一体化

郑霄龙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ACM SIGMOBILE China新星 (2021)

摘要:感传一体化是近年来物联网领域的研究热点,使通信传输和感知功能相辅相成。一方面,利用泛在无线信号实现对环境、人员的无接触感知;另一方面,感知增强传输,通过将对信号/环境等的主动认知信息接入传输控制回路,增强无线传输性能。在本报告中,我们主要围绕感知增强传输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展开探讨,并分享相关的初步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郑霄龙,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ACM SIGMOBILE China新星,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托举对象,北京邮电大学首批“小米青年学者”。主要从事智能物联网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在TON、TMC、MobiCom、INFOCOM、SenSys等国际顶级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6次获得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最佳论文奖/最佳论文提名奖,包括CCF B类会议IEEE SECON最佳论文奖等。担任重要国际会议ICPADS、MSN程序委员会分会主席,长期担任INFOCOM、IWQoS、SECON等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报告主题: 泛在智能感知-新机遇与挑战

张扶桑

中科院软件所副研究员
ACM SIGMOBILE China新星 (2022)

摘要:近年来,随着移动与普适计算领域的发展,各种移动和边缘智能设备持续增加,人机物融合的场景中感知应用不断深入,涌现了基于泛在信号的智能感知新模式。该技术借助于日常使用的移动设备,将各类无线信号引入了生活环境,如WiFi信号,移动设备的UWB信号、物联网LoRa信号等,在完成固有的通信功能以外,还能提供对人生命体征、行为活动和位置的感知能力,服务于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的高效感知目标。本次报告围绕基于泛在信号的智能感知新机遇和挑战,介绍WiFi、UWB和LoRa感知工作的最新进展,为扩展智能感知场景与推进感知技术落地提供新思路。

个人简介:张扶桑,中科院软件所副研究员,ACM SIGMOBILE China新星奖,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北京市科技新星,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软件所杰青,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与普适计算、智能感知等。在顶级国际期刊/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包括IEEE JSAC, IEEE TMC, ACM Mobicom, ACM Ubicomp, ACM CoNEXT等。研究成果荣获移动计算与网络顶级会议Mobicom最佳论文提名奖,Mobicom最佳社区论文提名奖,Ubicomp杰出论文奖,MobiQuitous最佳论文提名奖,HHME PCC会议最佳论文奖。研究成果受到了中国科学报、著名科技新闻媒体《新科学家》 (New Scientist)等多家媒体的专访报道。

报告主题:基于无线感知的跨域人员身份识别

罗成文

深圳大学
ACM SIGMOBILE China新星 (2022)

摘要:泛在无线感知是近年来物联网及普适计算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环境中无处不在的射频信号,无线感知旨在对人员及环境进行非接触式感知,从而实现具有非侵入式、光照无关、隐私保护强等有利特性的新型智能感知服务。在本报告中,我们主要针对无线感知中重要的人员身份识别问题,探讨其中存在的关键技术挑战及可能的研究思路,并分享相关的初步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罗成文,深圳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助理。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主要从事物联网智能感知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在计算机网络领域重要会议/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SenSys、IPSN、UbiComp、INFOCOM、ICDCS、TMC、TON、TOSN、TIOT等。担任ACM Computing Surveys等期刊编委及WWW等重要会议TPC成员。先后获得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